26   

 

(一)伸展運動對於術後復健重要性之討論。

 

(二)對於ACL重建朋友可做的伸展運動整理。

 

(三)手術能不插管(尿管)就不插管,以減少感染的機率。

 

(四)徒手訓練與變化動作之討論。

 

(五)固定式重量訓練器材練習心得交換。

 

(六)體外震波使用心得:膝關節沾黏部位確實有比較鬆的感覺。

 

(七)簡單的退水腫淋巴引流按摩實際操作。

 

(八)按摩對於術後復健的重要性之討論。

 

(九)如何用簡單的器具(網球、壘球練習球…..)自我按摩。

 

(十)簡單穴道按摩心得交流。

 

(十一)如何使用肌內效貼心得交換。

 

(十二)如果有發炎和水腫現象發生,應當先解決發炎與水腫現象,之後再進行後續復健。

 

(十三)膝關節角度關卡:90度、120度左右、150度左右、剩下最後一個拳頭或5公分的距離,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經過這些角度上的關卡。

 

(十四)自己折膝蓋的順序:熱敷膝關節20分鐘(可做、可不做)→拉筋、按摩放鬆大小腿肌肉→髕骨鬆動按摩→開始折腳→壓膝蓋把腳壓直→腿部快速反覆做屈伸滑行→冰敷(必要的)。

 

(十五)折角度不急著求快,因為每個人的速度都不盡相同,只要每天都有持續的折角度,也有人術後6個月才以把角度壓到全開。

 

(十六)共識:大前提的目標是以不斷第二次為原則(太痛苦了啦!),而不是盡快回到運動場上,要讓植體有一個好的環境與充足的時間異化成韌帶,因此不急於恢復原本的專項運動,以穩健安全的復健速度前進。

 

(十七)基於以上的共識,術後6個月要恢復日常生活的所有動作;術後7〜12個月可做等速度,並且直線進行的運動,ex:慢跑、健走、游泳、自行車、以安全為前提的重量訓練……..;術後13個月到18個月,試著原專項運動中的難度或高衝擊動作,抽出來做分解訓練;術後19個月,可漸次緩慢的接觸原專項運動。

 

(十八)遵循主治醫師和物理治療師所制定的復健進度與規則,盡量不要超前,尤其是彈跳、小腿踢腿、踏蹬與超越角度等動作,更應遵循醫師進度,超前進度很有可能會讓植體的固定物鬆脫,因此影響手術的成敗。

 

(十九)術後少吃油炸與冰冷的食物,盡量別接觸咖啡、菸、以減少膝蓋發炎的機會

 

(二十)術後多補充優質蛋白白肉類(雞肉、魚肉….),也可以買三多奶蛋白來補充,但還沒進行大量運動前不建議補充乳清蛋白,多補充維生素C,可促使膠原蛋白的合成。

 

(二十一)每次運動完,不管有沒不舒服的感覺,回到家都要做適度的冰敷。

 

(二十二)術後的膝關節為安全起見,盡量不去整骨和推拿,如果要進行這類的徒手治療,還是去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較為妥當。

 

(二十三)中醫部分目前大家還沒有共識,但似乎對於正統的中醫都還是很有信心,大家再回去試試看,下次聚會時再來分享。

 

(二十四)中醫薰洗和西醫溫熱水療,可以緩解膝關節周邊的不適,因此似乎濕熱的熱療對於膝關節周邊的不適,可具有緩解的效果。

 

(二十五)術後大腳腿肌肉萎縮的速度絕對超過你的想像,做等長收縮的肌力訓練並不能使肌肉變大,大約只能抑制萎縮,必須加入拉筋與按摩等技巧,才能更加有效的抑制萎縮的程度。

 

 (二十六)髕骨鬆動按摩心得交流。

 

很感謝大家風雨無阻地趕來參與此次團聚,因為有你們的參加,才能讓此次活動圓滿達成,希望大家都有所收穫,若是大家有需要,也期待有機會能繼續舉辦這類活動,祝各位早日康復^_^

 

以上心得純粹個人經驗談,未必一定要遵循,所有的醫療建議還是要以原主治醫師的醫囑為優先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哈克丹(哈院長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